原文鉴读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夕阳西下,晚霞如绮丽的绸缎低垂天际;晴朗的远山宛如女子描画的黛眉。河畔春草青青一片新绿,此刻却不是我眺望故乡的时节。
1. 霞绮:晚霞如丝织品般华美
2. 画眉:远山轮廓如女子描画的眉毛
3. 望乡时:古人认为春秋两季最易引发乡愁,此处反用其意
韩琮为唐文宗时期诗人,曾任中书舍人。此诗或作于其外放任职期间,唐代官员常因调任远离故土。晚春时节万物复苏,更易触发宦游之人的乡思。诗中'不是望乡时'的克制表达,可能暗含诗人不愿显露脆弱的政治考量,展现唐代文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全诗以简练笔触勾勒晚春江景画卷。首句'低'字赋予晚霞动态美,次句'远'字拓展空间层次。后两句转折精妙:春草本应触发乡思,诗人却言'不是望乡时',实则用否定句式强化隐忍的思乡情。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比直抒胸臆更显深沉。
韩琮善用色彩对比,'霞绮'的绚烂与'青草'的清新形成视觉交响,而'晴山'的淡远又平衡了画面浓度,展现唐代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质。
诗人选取'晚日''晴山''春草'三个典型意象,构建出时空交错的意境。晚霞的短暂与青草的永恒形成哲学对照,远山的静默与河水的流动暗含生命韵律。最妙处在末句的留白——既然春景非望乡时,那真正的乡愁该在何时涌现?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
这种含蓄克制的抒情方式,符合唐代中期诗歌'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美学追求,较之初唐的华丽铺陈更显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