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1. 汉阳城:今武汉汉阳区,与鄂州隔江相望。
2. 估客:商人。
3.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诗人曾流寓于此。
4. 旧业:家产或故土基业。
5. 鼓鼙:战鼓,暗示战乱未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期(约763年),卢纶避乱南渡途中。鄂州(今湖北武昌)作为长江中游要冲,是难民南迁的重要中转站。诗中"征战""鼓鼙"直指持续八年的战乱,"旧业尽"反映北方经济崩溃的史实。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记录乱世文人漂泊的真实境遇。
卢纶以简练笔触勾勒出羁旅漂泊与战乱离殇的双重悲凉。首联以空间距离烘托归途漫长,颔联通过商旅、船夫的细节侧面展现江行孤寂。颈联将个人衰老(衰鬓)与思乡(归心)融入秋月意象,尾联陡然转向时代伤痕——"旧业尽"与"鼓鼙声"形成今昔对比,展现中唐百姓在安史之乱后的生存困境。全诗以白描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动荡紧密交织。
诗人选取黄昏泊船的特定场景,构建出苍茫的江湖意境。"孤帆"与"万里"形成空间张力,"秋色"与"月明"渲染冷寂氛围,而突然插入的"鼓鼙声"打破宁静,暗示平静表象下的时代创痛。这种由个人羁旅到社会忧患的意境升华,体现了唐诗"小中见大"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