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山丞相》

虞集 元代

原文鉴读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白话今译

空举金戈想挽回落日余晖,身为楚囚却难敌北风摧残。 张良本为韩国复仇而出山,诸葛亮怎料汉室气数已尽。 乌云笼罩鼎湖龙已远逝,月光映照华表鹤未归来。 不必再上新亭眺望故国,此刻比当年洒泪时更凄凉。

注疏集解

1. 金戈挽落晖:典出《淮南子》"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喻徒劳挽救南宋危局
2. 南冠:楚囚冠,指文天祥被俘
3. 鼎湖龙去:黄帝铸鼎乘龙升天,喻宋端宗病逝
4. 华表鹤归:丁令威化鹤归辽,感叹人世变迁
5. 新亭泪:东晋士大夫新亭对泣典故

创作背景

作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时值南宋灭亡五年后。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囚三年,于1283年就义。虞集作为南宋遗民,借悼念文天祥抒发亡国之痛。当时元朝统治渐稳,江南文人普遍陷入精神困境,此诗反映了遗民群体对前朝忠烈的集体追忆。

作品赏析

全诗以沉郁笔调悼念文天祥。首联用"金戈挽日"的壮烈与"北风吹"的残酷形成张力,凸显抗争的悲壮。颔联以张良、诸葛亮作比,既赞其忠贞又暗含天命难违。颈联"云暗""月明"的意象对比,营造王朝覆灭的苍凉意境。尾联"新亭望"的典故运用,将个人悲痛升华为时代哀歌。诗中多重典故的层叠使用,形成历史纵深感的悼亡画卷。

诗人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群构建双重意境:一是"金戈挽日"的悲壮抗争场景,二是"月明华表"的寂寥追思画面。将文天祥的牺牲置于张良复韩、诸葛扶汉的历史坐标系中,又用鼎湖龙逝暗示宋祚终结。最终以新亭对泣的典故收束,使个人哀思与群体记忆共振,形成穿越时空的崇高悲剧美。

虞集

历代评骘

用事精切,风骨凛然,真可泣鬼神而裂金石
胡应麟 《诗薮》
子房二语,非仅工对,实括尽文山一生心事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
末联化用新亭故事而倍觉沉痛,盖亲历沧桑者方能道此
钱钟书 《宋诗选注》
鼎湖龙去一联,不独用典工巧,更见遗民血泪
陈衍 《宋诗精华录》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