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万里波涛中一叶小舟飘摇,刚放下归乡念头又犹豫不决。碧绿江水终将引我归去,黄鹤楼边的沙洲也难久留。张飞冤魂终究为主复仇,王濬大义凛然气贯千秋。人生怎能永远浑噩度日?怀古思乡让我早生白发。
【夷犹】犹豫不决 | 【碧江】指长江 | 【地没】指江水归海 | 【黄鹤沙】武昌黄鹤矶 | 【益德】张飞字益德,被部下所杀 | 【阿童】西晋名将王濬小名,曾率水军灭吴 | 【无谓】虚度光阴
此诗作于大中六年(852年)李商隐任盐铁推官期间。时年四十岁的诗人经历牛李党争、丧妻之痛,辗转于武昌、扬州等地任职。诗中"黄鹤沙边"即武昌江岸,"益德冤魂"可能暗指甘露之变中冤死的朝臣。在唐代漕运要道任职的经历,使诗人对水意象有着特殊敏感。
这首无题诗展现李商隐晚年漂泊心境。首联以"万里风波"喻人生动荡,"忆归初罢更夷犹"道尽进退两难。颔联用长江归海的自然规律,暗喻自己终将叶落归根。颈联突然转入历史典故,借张飞、王濬的忠义精神,反衬自身抱负未展的苦闷。尾联"共白头"三字,将怀古之思与思乡之情熔铸成岁月沧桑的具象。全诗在虚实转换间,完成从空间漂泊到时间沉思的升华。
诗人以孤舟意象开篇,瞬间构建苍茫天地间的渺小感。江海意象的交替出现(碧江-地没-沙边),形成水流归海的潜在叙事。历史人物的突然介入(益德-阿童),在时空维度撕开裂缝,让个人感怀获得历史纵深。最终白头意象如雪落全诗,将物理风霜转化为精神印记。这种由实入虚、以景载情的笔法,正是李商隐无题诗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