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 唐代

原文鉴读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白话今译

【其一】
说好的归来全是空话,一去便无影无踪。斜月照着楼阁,五更的钟声敲响。
梦中因远别而痛哭,却怎么也叫不醒。急就的书信,墨迹都来不及磨浓。
烛光半照着翡翠屏风,麝香的轻烟飘过芙蓉绣帐。
刘郎早已怨恨蓬莱山遥远,如今你我之间,更隔着万重仙山。

【其二】
东风飒飒吹来细雨,荷塘外传来隐隐雷声。
金蟾香炉紧锁却飘出香烟,玉虎辘轳牵引井绳转动。
贾氏隔帘偷看韩寿年少,宓妃赠枕爱慕曹植才华。
春心啊莫要随春花争放,每寸相思都化作寸寸灰烬。

【其三】
含情凝望春日将晚,短暂相见已到夜阑。
听见楼响想登又怯,帘幕烘暖欲过却难。
羞见钗上双飞燕,愧对镜中孤鸾影。
归去时横塘已晓,天边晨星送别宝马雕鞍。

【其四】
何处传来哀怨筝声伴着急促管乐?樱花巷口垂杨岸边。
邻家老女嫁不出去,三月半的白日正当空。
十四岁的溧阳公主,清明后同赏墙头花。
归来辗转难眠到五更,梁间燕子都听见我的长叹。

注疏集解

1. 金翡翠:指饰有金翠鸟图案的屏风
2. 麝熏:麝香熏染的帷帐
3. 刘郎:传说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此处喻求仙不得
4. 金蟾:蟾蜍形状的香炉,啮锁指香炉紧闭
5. 玉虎:玉石装饰的井上辘轳
6. 贾氏:西晋贾充之女,因韩寿貌美而偷窥
7. 宓妃:洛水女神,传说赠枕给曹植
8. 溧阳公主:梁简文帝女,此处借指得宠的贵族少女

创作背景

这组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漩涡,仕途坎坷。同时与妻子王氏聚少离多,可能还夹杂着其他情感经历。晚唐社会动荡,诗人将个人命运与时代阴影交织在诗中,'东家老女嫁不售'的意象,暗含才士不遇的悲愤。

李商隐开创'无题'传统,正因某些情感体验难以明言。这组诗可能融合了多种人生体验:爱情阻隔、政治失意、生命焦虑,最终升华为对人类普遍困境的思考。

作品赏析

这组《无题》是李商隐爱情诗巅峰之作,四首诗构成完整的情感脉络。第一首写梦醒后的怅惘,'书被催成墨未浓'七字道尽相思急切;第二首'春心莫共花争发'将炽烈情感与绝望预感并置;第三首捕捉相会时的微妙心理;第四首通过贫女与公主的对比,延伸出人生际遇的感慨。

艺术上运用多重意象:'金蟾啮锁'喻情路受阻,'玉虎牵丝'暗指情丝牵连。典故使用出神入化,贾氏窥帘、宓妃留枕等典故自然融入抒情。结构上四首诗由深夜到黎明,由室内到户外,形成时空交响。'一寸相思一寸灰'更成为千古名句,将爱情中的希望与幻灭表达得惊心动魄。

这组诗构建出李商隐特有的朦胧诗境:烛光半笼的闺阁、细雨轻雷的荷塘、樱花垂杨的永巷,每个场景都浸透难以言说的情感。诗人将爱情体验提升为生命体验,'蓬山一万重'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心理隔阂的极致表达。

最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深情:'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通过服饰意象传递自卑;'归来展转到五更'以动作写心理。结尾梁燕闻叹的细节,将个人愁绪放大到天地之间。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反而产生更强的艺术张力。

李商隐

字:义山

号:玉谿生

生卒:约813年-约858年

流派:婉约派代表,兼有咏史诗与无题诗两大创作体系

历代评骘

义山《无题》诸作,有美人香草之遗,而文情缥缈,百代绝调也。每诵'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辄觉怅惘累日。
朱鹤龄 《李义山诗集笺注》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语,道尽情场中多少聪明人糊涂事,较之'为伊消得人憔悴'更进一层。
纪昀 《玉溪生诗说》
四首如一首,逐层剥茧,终现'相思成灰'之核。唐人爱情诗至义山,真所谓观止矣。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
读'蜡照半笼金翡翠'联,恍见烛影摇红之景,如置身影中。义山善以器物写情,此其极致。
叶燮 《原诗》
'一寸相思一寸灰'七字,不知销尽古今多少痴儿女魂魄。后主'剪不断理还乱'尚显直白,不若此句之痛彻。
王国维 《人间词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