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

杜甫 唐代

原文鉴读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白话今译

《戏为六绝句》译文: 1. 庾信晚年文章更成熟,笔力雄健如凌云纵横。如今有人嘲笑他的名篇,却不知前贤也会敬畏后生。 2.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文体是时代产物,总被轻浮之人讥笑不休。你们终将身名俱灭,而他们的诗篇会像江河万古长流。 3. 即便卢王的作品比不上汉魏风骨,但驾驭文采如龙虎奔驰。看看你们过都城的狼狈样,怎比得上他们跨越山丘的英姿。 4. 当今谁有超越这几位的大才?有人只会在兰苕上雕琢翡翠般的精致,却无力在碧海中擒拿巨鲸。 5. 我不轻视今人也爱古人,清丽词句都愿亲近。想追攀屈原宋玉并肩,却怕沦为齐梁浮艳后尘。 6. 不及前贤毋庸置疑,互相模仿哪算创新?要辨别伪体亲近《风》《雅》,多方学习才是真师。

注疏集解

1. 庾信:南北朝文学家,晚年作品沉郁顿挫
2. 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 龙文虎脊:喻华美辞藻与雄健笔力
4. 翡翠兰苕:指纤巧绮丽的文风
5. 屈宋:屈原与宋玉,代表楚辞巅峰

创作背景

作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时杜甫漂泊成都。安史之乱后文坛出现否定六朝至初唐文学的倾向,尤其轻薄四杰诗文。杜甫针对此现象,通过评价庾信、四杰等作家,系统阐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为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

作品赏析

这组诗是杜甫59岁时所作的文学批评经典。前四首为初唐四杰正名,后两首阐明创作观。诗中用'江河万古流''鲸鱼碧海'等壮阔意象,反对当时文坛轻浮贬古的风气。第五首'不薄今人爱古人'展现辩证态度,末首提出'别裁伪体''转益多师'的创作纲领。杜甫以史诗般笔力,将文学批评升华为艺术创作,开创以诗论诗传统。

组诗构建了雄浑与清丽并存的审美意境。'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阳刚之美,与'翡翠兰苕'的阴柔之美形成张力。'江河万古流'的时空意象,暗喻真正艺术超越时代的生命力。末章'转益多师'的呼吁,在批判中展现包容的大家气度,折射出盛唐向中唐转型期的文化焦虑。

诗圣

杜甫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生卒:唐先天元年(712年) - 唐大历五年(770年)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历代评骘

此老论诗如老吏断狱,词严义正,而神明变化不可方物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子美七绝,此为压卷,议论精辟而风调高浑
杨伦 《杜诗镜铨》
后三章乃公自道其诗学渊源,示人以法门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六首蝉联而下,首首发难,句句破的,如百石强弩无不贯札
浦起龙 《读杜心解》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