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宋代

原文鉴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话今译

说到底,西湖六月的景色就是不一样啊!
你看那莲叶密密麻麻铺到天边,绿得发亮;
阳光下的荷花红得特别鲜艳,简直晃人眼睛。

注疏集解

毕竟:到底,表示强调。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接天:形容莲叶茂盛仿佛与天相连。
别样红:非同一般的红艳。

创作背景

1187年夏天,61岁的杨万里在杭州任秘书少监。某个清晨,他从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时任直阁秘书),被朝霞中的荷塘震撼,脱口吟出这首'西湖荷花宣传片'。当时南宋朝廷主战派失势,杨万里与林子方这类主战官员的离别,或许也藏着对国事的忧虑。

作品赏析

这首诗用28个字画出了西湖盛夏的视觉盛宴。前两句像导游兴奋的预告——'快看六月西湖多特别';后两句直接甩出两幅高清特写:先是无人机航拍般的'莲叶接天'全景,再推近镜头给荷花来个'映日特写'。最妙的是'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撞色搭配,把夏日强烈的色彩对比写活了。表面写景,实则暗藏送别情——就像这转瞬即逝的盛夏美景,朋友的相聚也如此珍贵。

杨万里用厨师炒菜的架势处理这首诗:猛火快炒,保留鲜味。'接天''映日'两句像两把明晃晃的视觉尖刀,直接捅进读者视网膜。这种不铺垫、不迂回的写法,恰恰符合清晨送友时那种突然被美景击中的瞬间感受。荷花的绚烂与离别的怅然形成微妙化学反应,让风景有了人情味。

杨万里

字:廷秀

号:诚斋

生卒:1127年-1206年

流派:江西诗派后期代表人物→突破传统自创诚斋体

历代评骘

写景之工,如摄影家之取景,于瞬息间捉住最动人之一瞥。后二句设色之大胆,可比西洋印象派画家笔触。 方回《瀛奎律髓》
诚斋体独绝处,正在不费安排而自然警策。此诗二十八字,抵得他人长篇写景。 钱钟书《宋诗选注》
莲叶'接天',荷花'映日',不独状物精切,更见诗人胸次之开阔。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以盛夏景物写别情,热烈处反见凄凉,此正唐人手法而宋人翻新者。 王国维《人间词话》
后二句对仗如'红绿灯'般鲜明夺目,却无雕琢气,此乃天籁。 余光中《蓝墨水的下游》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