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杜鹃鸟在细雨中声声啼叫,雨丝如烟般笼罩田野。潮湿的空气浸透了红绸衣裳,甚至渗入旅人的毛毡。水边黄梅树上的果子大多已成熟,邻居家的蚕茧结成了,麦田也泛起金黄——这正是小满时节的景象啊!
1. 子规:杜鹃鸟,春末夏初常啼鸣,其声似“不如归去”。
2. 润逼红绡:湿气渗透丝绸衣物,“逼”字凸显潮湿无孔不入。
3. 客毡:旅人用的毛毡,暗示游子视角。
4. 麦秋天:小满时节麦子将熟,古人称“麦秋”。
元淮为元代诗人,生平记载较少。此诗或作于江南旅居时,小满节气正值梅雨初期,杜鹃啼鸣、蚕麦丰收是典型江南景象。元代文人常以细腻笔法表现田园生活,此诗既承宋诗理趣,又具元曲白描特色。
全诗以听觉(子规声)、视觉(雨如烟)、触觉(润逼)多维切入,构建出氤氲湿润的初夏氛围。前两句通过“红绡”“客毡”的细节,暗含羁旅愁思;后两句转向田园丰收景象,“黄梅”“蚕熟”“麦秋”三个物候意象并置,展现节气更迭的生命力。诗人巧妙将人的感受与自然节律交融,在温润朦胧中透出质朴的生活气息。
此诗意境如一幅水墨小品:烟雨朦胧为底色,子规啼声破空而来,红绡、黄梅、麦浪点缀其间,既有“润物细无声”的柔美,又含“邻家蚕熟”的烟火气。元淮以游子视角捕捉小满时节的瞬息之美,潮湿的空气里仿佛能嗅到梅子青涩与麦穗清香,在宁静中暗藏万物生长的躁动。
“润逼”二字绝妙,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湿气穿透衣物的体感跃然纸上后二句如风俗画,蚕麦并提,见农事之勤元人小诗多俚俗,此作独得唐人三昧,子规黄梅句尤有画意通篇不着一“喜”字,而田家将获之欣跃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