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送别》

许浑 唐代

原文鉴读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白话今译

唱完一首送别的歌,你解开缆绳乘船远行。两岸是火红的枫叶和碧绿的青山,江水湍急地奔流。黄昏时分,我从酒醉中醒来,发现你早已远去。独自走下西楼时,满天风雨扑面而来。

注疏集解

劳歌:送别时唱的歌曲。解行舟:解开缆绳启程。红叶青山:深秋景色,红叶与青山形成鲜明对比。水急流:暗示离别之快。日暮:黄昏时分,烘托惆怅情绪。满天风雨:既是实景,又象征离别的凄凉心境。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许浑时任润州司马。谢亭即谢公亭,在今安徽宣城,为南朝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唐代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云:'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许浑晚年隐居润州丁卯涧,此诗可能是送别友人返回长安时所作,体现了晚唐诗人对人生聚散的敏感体悟。

作品赏析

许浑这首送别诗以简练笔墨勾勒出深秋送别的经典画面。首句'劳歌一曲'点明送别主题,'解行舟'的细节生动传神。次句'红叶青山'的明丽景色与'水急流'的匆促形成张力。后两句通过时间跳跃(日暮酒醒)和空间转换(下西楼),将别后的空寂感推向高潮。'满天风雨'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使全诗余韵悠长。

诗人善用色彩对比(红/青)、动静结合(静歌/急流)、虚实相生(实景/心境),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欢聚到孤寂的情感跌宕。西楼意象后来成为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的灵感来源。

此诗最妙处在时空处理的跳跃性。前两句写饯别时场景,后两句突然切换到酒醒后的黄昏,中间省略了送行过程。这种'蒙太奇'手法强化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红叶青山'的明艳与'满天风雨'的阴郁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欢愉短暂而惆怅永恒。

许浑特别擅长用自然景物外化情绪,'水急流'暗喻离别匆忙,'风雨'象征内心波澜。西楼作为送别的终点站,在唐宋诗词中常承载着孤独意象,如李煜'无言独上西楼'。这种意象群的传承可见晚唐诗对五代词的影响。

许浑

字:用晦

生卒:约791年-约858年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兼融怀古咏史之风

历代评骘

许用晦之'满天风雨下西楼',妙在不说愁而愁自见,此含蓄之极致也。
胡应麟 诗薮
后二句与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俱以丽句写哀思,正如王嫱、西施挽剑器舞,艳色中自有肃杀之气。
贺裳 载酒园诗话
唐人送别诗,青莲'孤帆远影'、龙标'寒雨连江'、丁卯'满天风雨',可谓鼎足而三。
沈德潜 唐诗别裁
许浑此诗,前二句尚是常调,后二句忽然宕开,如孤鹤唳空,余响不绝。
黄生 唐诗摘钞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