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 一作:明年)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下年 一作:明年)
1. 龙孙:竹笋的美称,比喻新生事物
2. 凤池:凤凰池的简称,古代指中书省或宰相办公处,这里借指高雅的环境
3. 老干:既指老竹的主干,也暗喻前辈的扶持
郑燮(1693-1765),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此诗作于其任山东潍县知县期间(1746-1753),当时他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诗中'凤池'可能暗指县学,反映其重视教育的思想。作为画竹名家,郑燮常以竹喻人,此诗与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创作风格一脉相承。
这首七言绝句以竹喻人,通过新竹与老竹的关系,揭示出人才成长需要前辈扶持的深刻哲理。前两句用'高于''全凭'形成对比,突出传承的重要性;后两句以'十丈龙孙'的夸张想象,展现新生力量的蓬勃生机。全诗运用递进式结构,从现实观察到未来展望,将自然现象升华为育人智慧。
诗人巧妙地用'龙孙''凤池'等意象,既保持咏物诗的生动性,又赋予其社会寓意。'绕'字尤为精妙,既描绘新竹环绕生长的自然景象,又暗喻后辈对前辈的敬仰环绕。
作品营造出三重意境:一是直观的竹林生长图景,新老交替的自然规律;二是隐喻的师生传承场景,展现中华文化尊师重道的传统;三是象征的社会发展图景,暗示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三种意境由实到虚层层递进,最终在'凤池'这个意象中达成物象与哲理的统一。
诗中'高'与'扶'的动态平衡构成核心意境——没有老干的俯身支撑,就没有新竹的昂首向上,这种相互成就的关系正是中国传统'薪火相传'理念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