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张耒 宋代

原文鉴读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白话今译

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秋月洒下清冷的光辉;夜霜还未降落,空气已先透出寒意。那梧桐树偏不服老,倔强地留着几片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对抗整个萧瑟的季节。

注疏集解

1. 庭户无人:暗示诗人独坐的孤寂氛围
2. 气先清:霜降前空气特有的清冽感
3. 不甘衰谢:拟人化手法突出梧桐的倔强
4. 数叶迎风:以少胜多的细节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耒晚年,时值北宋党争激烈时期。诗人因苏轼牵连屡遭贬谪,诗中梧桐形象暗含其政治境遇与精神坚守。张耒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风既有苏轼的旷达,又独具沉郁顿挫之致,本诗正是这种刚柔并济风格的典型代表。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的笔触勾勒秋夜图景,前两句用「无人」「欲落」营造空寂清冷的基调,后两句笔锋突转,赋予梧桐以人格化的抗争精神。诗人通过「数叶迎风」的微小意象,展现了生命在衰败中的顽强姿态,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正是宋诗理趣的典型体现。全诗在静与动的对比中,完成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诗中构建的意境具有双重性:表层是物理空间的秋夜庭院,月光、霜气、梧桐共同组成冷寂的视觉画面;深层则是心理空间的精神投射,梧桐「不甘衰谢」实为诗人自我人格的写照。这种物我交融的意境处理,既承袭了传统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又突破了对物象的简单比拟,在枯寂中见昂然生气,在衰飒中藏不屈骨力。

张耒

字:文潜

号:柯山

生卒:1054年-1114年

流派:江西诗派(后期转向自然派)

历代评骘

其诗如孤桐朗玉,自有天律,不假雕琢而气韵自高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末二句忽开异境,石破天惊,于死寂中见活泼生机
钱钟书 《宋诗选注》
张耒诗如秋潭月影,澄澈见底而含光不露
方回 《瀛奎律髓》
文潜诗格,有骨有韵,如老鹤唳霜,寒蝉抱叶
刘克庄 《后村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