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 娄山关》

毛泽东 现代

原文鉴读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白话今译

西风猛烈地吹着,清晨的天空中传来大雁的叫声,月光下地面铺满寒霜。在这寒冷的清晨,马蹄声零碎急促,军号声低沉悲壮。

不要说雄伟的娄山关像铁一样坚固难以攻克,如今我们重整旗鼓再次跨越。重新跨越之后,只见苍翠的群山如大海般起伏,夕阳像鲜血一样红艳。

注疏集解

1. 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北部的险要关隘,红军长征途中曾在此激战。
2. 霜晨月:月光映照下结霜的清晨。
3. 漫道:不要说。
4. 从头越:重新跨越,暗指革命事业的新起点。

创作背景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决定回师黔北夺取娄山关。此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的首次大捷。毛泽东在战后途经娄山关时,目睹战场景象有感而作。当时中央红军刚经历湘江战役重大损失,这首词中'从头越'既指攻克关隘,更暗喻革命事业的新开端。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娄山关战役为背景,通过凛冽的西风、雁叫霜晨等意象,营造出肃杀悲壮的战场氛围。下阕'雄关漫道真如铁'展现红军蔑视困难的豪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阔景象,既是对战场景象的实写,又暗喻革命征程的艰险与壮烈。全词将战争场景与革命情怀完美融合,体现了毛泽东诗词雄浑豪放的独特风格。

作品通过'西风烈''雁叫霜晨'等意象群,构建出冷峻肃杀的意境基调。'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以听觉细节强化战场真实感。下阕突然转为开阔视野,'苍山如海'的比喻气势磅礴,'残阳如血'的强烈色彩对比,既写实又象征,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整首词在肃杀与壮美之间取得精妙平衡,展现出革命者面对艰险的豪迈气概。

毛泽东

字:润之

生卒: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流派:豪放派|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历代评骘

此词苍凉悲壮中见豪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八字,写尽战场壮阔与惨烈
郭沫若 《沫若文集》
'雄关漫道真如铁'七字,力透纸背,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写得淋漓尽致
臧克家 《毛泽东诗词鉴赏》
上阕写景凄厉,下阕抒情豪迈,转折处见功力,结句尤显大家手笔
周振甫 《诗词例话》
以传统词牌写现代战争,却无半点违和,非胸有百万兵者不能为
钱钟书 《谈艺录》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