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纡馀带星渚,窈窕架天浔。空因壮士见,还共美人沉。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独留长剑彩,终负昔贤心。
逸照含良玉,神花藻瑞金。独留长剑彩,终负昔贤心。
彩虹像弯曲的丝带点缀星河,又似窈窕美人横跨天际。它因壮士的豪情而显现,又与佳人的倩影一同沉没。那流动的光彩蕴藏着美玉的温润,神奇的光华仿佛用黄金雕饰。唯有长剑的寒光与虹彩辉映,却终究辜负了古贤人寄予的厚望。
1. '星渚':星河中的小洲,比喻彩虹横跨天际的形态
2. '天浔':天边水岸,指彩虹的尽头
3. '壮士见':典出《列子》虹霓为天地之淫气,需勇士正气方能显现
4. '良玉':以玉喻虹光的温润质感
5. '长剑彩':化用龙泉剑气冲牛斗的典故,暗喻壮志未酬
此诗作于唐高宗时期,董思恭作为宫廷诗人,却突破应制诗的局限。当时天文观测发现虹为日光折射现象,诗人融合科学认知与传统意象,在咏物诗中注入哲学思考。诗中'负昔贤'的慨叹,可能暗指高宗朝人才政策引发的士人失落感,体现初唐文人矛盾心态。
董思恭以彩虹为载体,构建出刚柔并济的审美空间。前四句通过'纡馀''窈窕'的曲线美与'壮士''美人'的刚柔对比,形成张力十足的视觉画面。后四句转入精神层面,'良玉''瑞金'的贵重意象与'长剑彩'的凛冽寒光交织,最终落在'负昔贤'的怅惘上,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全诗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在七言八句中浓缩了唐代士人兼济天下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诗中彩虹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成为连接天人的精神桥梁。'空因壮士见'的用典巧妙消解了虹霓为不祥之兆的传统认知,赋予其刚健的审美品格。而'共美人沉'的转笔又注入缠绵悱恻的柔情,这种刚柔互济的写法,展现出初唐诗歌向盛唐气象过渡的特征。尾联以剑喻虹的创意,将个人抱负与自然伟力浑然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