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画障》

上官仪 唐代

原文鉴读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云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白话今译

春光明媚的清晨,桃花盛开的河畔,珠帘轻垂的凤凰楼上挂着翠绿帷帐。
采莲女唱着菱歌拉动锦缎缆绳,燕地佳人倚着玉钩眺望春色。
新梳的妆容在轻纱团扇间若隐若现,华美衣袖的香气飘入浅浅溪流。
这般景致不输楚襄王梦会神女的荆台,更似洛水女神凌波微步的仙游。

注疏集解

1. 画障:绘有图画的屏风
2. 蔡女:泛指江南采莲女子,暗用蔡邕之女蔡琰典故
3. 燕姬:北方美女,与"蔡女"形成南北对照
4. 荆台:楚王梦遇神女处,典出宋玉《高唐赋》
5. 洛浦:洛水之滨,曹植《洛神赋》描写宓妃之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太宗贞观年间,时上官仪任弘文馆直学士。作为宫廷侍臣,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唐代屏风画盛行,常绘仕女、山水等内容供宫廷赏玩。本诗可能题咏某幅江南仕女图,通过文学再创造赋予画作更深意境,反映初唐贵族对南朝文风的继承与发展。

作品赏析

这首七律以工笔手法描绘屏风画作,展现初唐宫廷诗的典型特征。前两联通过"桃花浦""凤凰楼"等意象构建华丽空间,"蔡女""燕姬"的南北对写暗含大唐一统的气象。颈联"新妆漏影""冶袖飘香"以动态细节激活画面,尾联用荆台洛浦典故将画境升华为神话境界。上官仪作为宫廷诗人,其"上官体"讲究对仗精工、辞藻富丽,本诗"珠帘翠帐"与"锦缆琼钩"的器物堆砌,正是初唐宫廷审美趣味的体现。

全诗以画为媒,构筑虚实相生的绮丽世界。诗人将屏风二维画面转化为多维时空:横向展开江南采莲与燕地春望的辽阔地域,纵向贯穿从现实妆容到神话仙境的审美层次。"浮轻扇""入浅流"等动词运用使静态绘画产生流动感,最终以"行云""凌波"的缥缈意象完成艺术升华。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仙"的创作手法,直接影响后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上官仪

字:游韶

生卒:约608年-665年

流派:宫廷诗派

历代评骘

"音韵清亮,对偶精切,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评上官仪诗风特征
"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陈子昂《修竹篇序》批评初唐宫廷诗
"仪工五言,以词彩自达"《唐诗纪事》卷六
"其诗如贵游公子,意气清华"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