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石榴花》

王安石 宋代

原文鉴读

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道远擎空钵,深山踏落花。

船中江上景,晚泊早行时。山寺钟楼月,江城鼓角风。

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鸟正啼隋柳,人须入楚山。

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遂有冥心者,还寻此境来。

又因风雨夜,重到古松门。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

谁来看山寺,自去扫松门。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

白鬓无心镊,青山得意多。一春能几日,无雨亦多风。

苦雨秋涛涨,狂风野烧翻。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

要路争先进,闲门肯暂过。已难消永夜,况复听秋霖。

大雪路亦宿,深山水也吞。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亡国空流水,孤祠掩落花。山魅隔窗舞,鵩鸟入帘飞。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磴危攀薜荔,石滑疏莓苔。

日落无行客,天寒有去鸿。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寄宿山中寺,相辞海上僧。

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西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那堪怀远路,犹自上高楼。

白云风散尽,红叶水流来。妾如无异意,君弃也甘心。

野过云根阔,山高树影长。古迹应重别,生缘不暂停。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

白地一回雨,儿孙拾得金。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灯微山馆雨,角咽海城秋。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

家贫为客早,路远得书稀。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我忆云门寺,门前千万峰。一瓶居无外,万木老禅中。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

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窗寒风渐紧,灯落夜将深。

云梦几行去,潇湘一夜空。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故园从小别,夜雨近秋闻。书剑别南州,炎荒万里游。

山盘樵径上,人到雪房迟。路经秋雨后,人入乱峰来。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马饥餐落叶,鹤宿晒残阳。

路远春行尽,家贫愁到时。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藕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

倒身无著处,呵手不成温。几多诗弟子,无限酒知闻。

床上小薰笼,韶州新退红。看时人步涩,展处蝶争来。

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曾题名处添前字,送出城人乞旧衣。

华阳观里钟声集,建福门前鼓动期。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让劫已令多士伏,沽名还得世人闻。

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再飞霜。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兰汤备浴传荆俗,水马浮江吊屈魂。城头椎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

鸟向不香花里宿,人从无影月中归。轻著冻痕销水面,密随和气入花根。

万木尽如花落候,四檐鸣□雨来时。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蝉离楚树鸣犹少,叶到嵩山落更多。

风和日暖方开眼,雨润烟浓不举头。窗前闲咏鸳鸯句,壁上时观獬廌图。

可能有事关心后,得似无人识面时。一点孤灯人梦觉,万重寒叶雨

白话今译

石榴花开的时节,帝王威仪也显得多余,全然不需兵戈防备。僧人托钵远行,深山里踏过满地落花。

江上行船早晚景色各异,山寺钟楼映着月色,江城鼓角随风传来。

雨后百花争艳,云散月影初现。隋堤柳间鸟啼声声,楚山深处有人独行。

高松飘落雨雪,禅室掩着香灯。总有冥思之人,来寻这般境界。

风雨之夜重访古松门,道法晦暗时金鸡蛰伏,机缘至处木马自鸣。

谁人来看山寺?我自清扫松门。此生已觉欣喜,俗务不扰心神。

白发任其生长,青山最懂我心。春日能有几时?无雨也总多风。

苦雨涨秋涛,狂风吹野火。三尺青锋剑,专为不平出鞘。

名利路上争先后,闲来也访幽静处。长夜本就难熬,何况秋雨淅沥。

大雪封山仍前行,深潭巨口也敢渡。卷帘见黄叶飘零,官印闲置听杜鹃。

亡国恨随流水去,孤祠空锁落花愁。山鬼隔窗起舞,夜枭穿帘低飞。

万里漂泊八九月,孤身迎着西北风。危崖攀援薜荔,湿苔滑过山石。

日暮不见行人,天寒唯见归雁。正思浮世纷扰,又到古城墙边。

寻常风雨之夜,定有鬼神窥看。借宿山寺之中,告别云游僧人。

风吹榆钱叶,雨打木瓜花。星辰皆朝北斗,万水终归东方。

西风送边塞雁,纷纷飞向潇湘。怎堪怀远路,独自上高楼。

白云被风吹散,红叶随水流来。妾若无二心,君弃也甘心。

野径云气浓,山高树影长。古迹应再别,尘缘总无常。

一字未妥帖,数夜难安眠。他乡叶频落,前路山已寒。

但求诗名显,何惧屡落第。黎明赶前程,邻鸡尚未啼。

雨后白地现,儿孙拾得金。车马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山馆灯微雨,海城角咽秋。远帆渐不见,临水久伫立。

家贫早作客,路远少家书。瀑布五千仞,草堂依瀑立。

常忆云门寺,门前万峰青。一瓶容天地,万木伴禅老。

秋江洗钵盂,寒日晒僧衣。空山行人少,独树蝉鸣急。

海上升明月,几人共登楼。窗寒风愈紧,灯暗夜将深。

云梦泽远去,潇湘夜空空。竹院风不起,莎庭月独明。

故园久别离,秋夜闻雨声。携书剑离南州,万里游炎荒。

樵径盘山上,雪屋访人迟。秋雨过后行,乱峰深处至。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马饥食落叶,鹤闲晒残阳。

春尽行路远,家贫愁绪生。临水通宵坐,知君同此情。

江声杂细雨,暮色染猿啼。藕藏玲珑玉,花隐缥缈容。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网破蛛仍织,梁空燕不归。

蜷缩无暖处,呵手难成温。多少诗弟子,无数酒知交。

床畔小薰笼,韶州退红纱。展时人踌躇,开处蝶争扑。

酒香混莲气,清冷胜寒冰。曲如象鼻状,高洁绝蝇扰。

太宗科举真妙策,赚得英才尽白头。题名处添前字,送行人乞旧衣。

华阳观里钟声聚,建福门前鼓声催。陇右诸侯献鹦鹉,日南太守送奇花。

八百寒士齐落泪,一时回首望崖州。让劫已使众人服,沽名还得世人知。

人为寒食禁烟火,花惧霜神再降寒。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兰汤浴俗传荆楚,龙舟竞渡吊屈原。城头击鼓传花枝,席上猜拳握松子。

鸟栖无香花丛里,人归无影月色中。浅雪融于春水面,暖意渗入百花根。

万木萧疏如花谢,四檐滴答雨来时。浓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在多。

晚菘细切配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蝉离楚树鸣声少,叶落嵩山更纷纷。

风和日暖才睁眼,雨润烟浓懒抬头。窗前闲赋鸳鸯句,壁上常观獬豸图。

或有心事牵挂后,不如无人相识时。孤灯一点人梦醒,寒叶万重雨声急。

注疏集解

1. 帝力:帝王威权,典出《击壤歌》'帝力于我何有哉'

2. 擎空钵:僧人托钵云游,象征超脱世俗

3. 木马鸣:禅宗公案,喻机缘契合时的顿悟

4. 鵩鸟:猫头鹰,古称不祥之鸟

5. 退红:唐代流行的一种淡红色染料

6. 让劫:佛教术语,指谦让的品德

7. 獬廌图:绘有神兽獬豸的画作,象征公正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时期(1076-1086)。经历变法挫折后,他潜心佛学,与蒋山觉海禅师等交往密切。诗中既有对'太宗皇帝真长策'的反思,也有'一瓶居无外'的禅悦。宋代笔记《冷斋夜话》载其'每夜禅榻诵诗至晓',这种状态下的创作融合了儒家济世情怀与佛教超脱思想,形成独特的'半山体'诗风。

作品赏析

《咏石榴花》实为王安石晚年禅意诗集的辑录,虽以石榴花为题,内容却包罗万象。诗中'深山踏落花''一室掩香灯'等句,展现诗人远离庙堂后的隐逸心境。'须知三尺剑,只为不平磨'又见其政治理想未泯。艺术上善用意象叠加:'雨过花争出,云空月半生'形成视觉张力,'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通感运用精妙。全篇贯穿禅理哲思,如'道晦金鸡伏,时来木马鸣'暗喻机缘无常,'此生还自喜,馀事不相侵'体现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王安石将政治家的锐利与禅者的空灵熔于一炉。'浓绿万枝红一点'以视觉反差浓缩春意,'空山行客少,独树晚蝉多'用寂寥意象烘托孤怀。诗中既有'苦雨秋涛涨'的沉郁,又有'风和日暖方开眼'的闲适,展现复杂心绪。最妙在'人为子推初禁火,花愁青女再飞霜',将寒食典故与自然现象绾合,历史感与生命意识交织。结尾'一点孤灯人梦觉'以微光破暗夜的意象,暗示精神觉醒。

王安石

字:介甫

号:半山

生卒: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流派:临川诗派|经世文学

历代评骘

其诗得老杜句法而能自出新意,禅理中见真性情,所谓'看是寻常最奇崛'也。
黄庭坚 《豫章黄先生文集》
半山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浑然天成。
叶梦得 《石林诗话》
王荆公绝句妙天下,'浓绿万枝红一点'二十八字,已为咏物诗立极。
杨万里 《诚斋诗话》
以禅入诗而不堕理障,寓议论于意象之中,此公独步处。
方回 《瀛奎律髓》
荆公暮年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譬如霜林红叶,自含秋声。
吴之振 《宋诗钞》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