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银烛清尊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
月落星稀竟不来,烟柳胧朣鹊飞去。
月落星稀竟不来,烟柳胧朣鹊飞去。
韦元旦为唐玄宗时期诗人,此诗可能作于其任洛阳尉期间。唐代文人常有夜宴待客习俗,诗中情境或是实录某次失约的雅集。当时交通不便,友人爽约实属常态,诗人却将这份遗憾写得极具诗意。
这首诗写等人不来的焦灼与失落。前两句用'久延伫''天欲曙'直接表现等待时间之长,后两句通过'月落星稀''鹊飞去'的景物变化,暗示希望破灭。全诗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从深夜到拂晓,情感从期待到失望,画面感极强。
最妙在'烟柳胧朣鹊飞去',晨雾中朦胧的柳枝和突然飞走的喜鹊,既是实景又带象征——就像等待的人,终究如鹊鸟般消失在晨雾里。
此诗意境在'悬而未决'四字。通篇未直言所等何人,却通过景物层层渲染:银烛清尊是精致的等待,月落星稀是漫长的守候,最终鹊飞柳暗的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这种'缺憾美'正是唐诗独特魅力。
韦元旦将日常小事写出哲学意味——人生多少等待终成空,就像黎明前最后消失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