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陆游 宋代

原文鉴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白话今译

别笑话农家腊月酿的浊酒粗糙,丰收之年他们备足了鸡肉猪肉招待客人。
山路重重水流迂回正怀疑没了出路,忽然柳色深绿鲜花明艳又出现一个村庄。
箫声鼓点此起彼伏原来是春社临近,村民衣冠简朴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
今后若有机会趁着月色闲游,我会随时拄着拐杖来敲你家的门。

注疏集解

1. 腊酒:农历十二月酿造的酒
2. 豚:小猪,泛指猪肉
3. 春社:古代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4. 闲乘月:趁着月夜悠闲出游
5. 无时:随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陆游因支持抗金被罢官,闲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畔。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诗人通过描写山西村的安宁景象,既寄托对淳朴社会的向往,也暗含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中'古风存'的感叹,折射出陆游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思。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南宋农村风貌。首联以'莫笑'起笔,表现诗人对淳朴民风的珍视。颔联'山重水复'二句既是写景神笔,又暗含人生哲理,成为千古传诵的励志名句。颈联通过'箫鼓''衣冠'的细节,生动记录濒临消失的古老习俗。尾联'夜叩门'的约定,体现诗人与农民的真挚情谊。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在田园诗中独树一帜。

诗人以旅行者视角层层推进:先写农家待客之诚,再绘山水转折之奇,后记民俗之古,终抒眷恋之情。'柳暗花明'的视觉对比构成强烈艺术张力,既准确捕捉江南丘陵地貌特征,又暗喻绝处逢生的生命体验。月下叩门的结尾余韵悠长,将一次普通春游升华为精神家园的追寻。

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生卒:1125年-1210年

流派:豪放派与现实主义结合,开创"剑南诗派"

历代评骘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放翁此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朱熹 《朱子语类》
山重水复一联,理趣与画境俱足,遂为诗家射雕手
钱钟书 《谈艺录》
陆务观七律,当以《游山西村》为第一,其圆活如弹丸脱手
方回 《瀛奎律髓》
宋人诗之入理境者,无过'山重水复'十四字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