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宋祁 宋代

原文鉴读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白话今译

城东的春光越来越迷人,水面皱起丝绸般的波纹迎接游船。嫩绿的杨柳如烟,清晨的寒意轻轻飘散,红杏花开满枝头,热闹地宣告着春天。

人生总是遗憾欢乐太少,怎会吝啬千金换取片刻欢笑?让我为你举杯挽留夕阳,请它把余晖多留在花丛间。

注疏集解

1. 縠皱:丝绸的皱纹,比喻水波细腻
2. 晓寒轻:清晨微寒的感觉很淡
3. 春意闹:拟人手法,形容杏花盛开的热烈景象
4. 肯爱:怎肯吝惜
5. 晚照:夕阳余晖

创作背景

宋祁(998-1061)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工部尚书。此词作于其任翰林学士期间,当时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文人盛行宴游风气。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被时人称为'红杏尚书',可见该词在当时的影响。作品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自然美的细腻感知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春日游湖为背景,上阕写景极具画面感:'縠皱波纹'的细腻比喻与'红杏闹春'的传神描写形成静动相宜的构图。下阕转入抒情,'浮生长恨欢娱少'道出人生真谛,最后两句将夕阳拟人化,展现及时行乐的豁达。全词最妙在'闹'字,王国维称其'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把无形的春意化为可感的喧闹,成为千古炼字典范。

词人运用色彩对比(绿杨/红杏)、感官通感(视觉的'闹'承载听觉联想),构建出多维度的春之画卷。结尾的劝酒留夕阳,既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暗含对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考。

《玉楼春》展现典型的宋代文人审美:精致而不纤弱,热烈而不艳俗。'红杏枝头春意闹'七字包含视觉的鲜艳、听觉的联想、触觉的温度,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凝练为永恒的文学意象。词中'欢娱少'的感慨与'劝斜阳'的洒脱形成张力,体现宋代士大夫既珍惜现世美好又超然物外的精神特质。

全词犹如一幅工笔设色小品,在方寸之间铺陈出无限春意。那枝头喧闹的红杏,既是自然景象,更是词人内心生命热情的投射,这种主客交融的写法,使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宋祁

字:子京

生卒:公元998年-1061年

流派:西昆体后期代表,兼收李商隐之典丽与韩愈之雄健

历代评骘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等语皆非苦吟不能得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宋子京(宋祁)词'红杏枝头春意闹',卓绝千古
李调元 《雨村词话》
春意闹三字尤奇,盖不独形容物态,曲尽其妙
沈际飞 《草堂诗余正集》
其词如锦绣屏风,玲珑剔透中自具浑厚气象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末二句寄兴深微,持酒劝斜阳,正恐欢娱之易逝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