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
上马迥休出,看鸥坐不辞。
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
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
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
上马迥休出,看鸥坐不辞。
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
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
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明余庆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从诗中'时危觉凋丧'等句推测,这组诗可能创作于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时期。诗中既有田园闲适之趣,又有'京华消息迟'的牵挂和'故旧短书稀'的孤独,反映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楚雨''京华'的对举,暗示诗人可能身处江湖之远而心系庙堂。
明代中后期党争激烈,内忧外患,许多文人选择隐居避世。这组诗中田园与忧患并存的特点,正是这一时代文人心理的典型写照。
这组《雨四首》描绘了秋雨中的各种景象与情感。第一首写微雨中的山野,紫崖与白鸟形成色彩对比,柴扉野碓展现田园生活。第二首写江上忽晴忽雨,诗人静观鸥鸟,书帷被雨色润泽。第三首转入岁末怀人,朔风寒雨中多病之身更觉凋零。第四首以楚雨京华为背景,神女鲛人的意象增添神话色彩,结尾'终日洒如丝'将雨与泪融为一体。
四首诗以雨为线索,从自然景物写到人生感慨,从田园闲适写到时局忧患,层层递进。诗中'紫崖''白鸥''青兕'等色彩运用鲜明,'淅淅''霏霏'等叠词增强韵律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这组诗营造了秋雨连绵的意境,既有'微雨不滑道'的轻柔,又有'朔风鸣淅淅'的凄冷。诗人通过雨这一意象,串联起山野、江天、岁暮、怀人等多个场景,形成时空交错的意境网络。'柴扉临野碓'的田园与'京华消息迟'的都市形成对比,'神女花钿落'的神话意象与现实忧患相互映照,使诗歌意境既具体又空灵。
最妙的是第四首结尾,将自然之雨与诗人之泪融为一体,'终日洒如丝'既写雨又写泪,物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全组诗以雨始以泪终,形成一个情感闭环,余韵悠长。
明余庆《雨四首》写景入微,'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十字画尽雨中山色,其观察之细致,令人叹服。'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新旧对照,光影声响俱到,是炼字妙手。四首以雨为经,以情为纬,自微雨至暴雨,自闲适至忧患,章法井然,非苟作也。末首'神女''鲛人'之句,化用神话而不露痕迹,使雨意更添缥缈,的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