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四首》

明余庆 隋代

原文鉴读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
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

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
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
上马迥休出,看鸥坐不辞。
高轩当滟滪,润色静书帷。

物色岁将晏,天隅人未归。
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
多病久加饭,衰容新授衣。
时危觉凋丧,故旧短书稀。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白话今译

微雨落下不打滑道路,断断续续的云稀疏飘行。紫色山崖奔涌处显得昏暗,白鸟飞过的边际却明亮。秋日里新沾上雨水的影子,寒江上旧时落下的声响。柴门靠近野外的石碓,一半在捣香粳米。 江上的雨向来没有定时,天晴时忽然又飘起雨丝。深秋的雨沾湿万物带来寒意,今日的云迟迟不肯散去。上马回头不再出行,坐着看鸥鸟也不厌倦。高大的轩窗对着滟滪堆,雨色润泽了静静的书帷。 景物颜色随着岁末渐暗,天涯游子还未归来。北风呼啸淅淅沥沥,寒雨纷纷扬扬落下。多病之身长久以来勉强加餐,衰老的容颜刚换上冬衣。时局危难更觉凋零丧乱,故旧亲朋的短信稀少。 楚地的雨水滋润了石上青苔,京城的消息迟迟不来。山间寒冷青兕吼叫,江上天晚白鸥饥饿。神女的花钿凋落,鲛人织布声含悲。繁多忧愁无法自我排解,整日泪水如雨丝般洒落。

注疏集解

1. 紫崖:紫色山崖,形容山色。 2. 野碓:野外捣米的石臼。 3. 香粳:优质粳米。 4. 滟滪:指长江三峡中的滟滪堆。 5. 青兕:青色犀牛,此处指山中野兽。 6. 鲛人:传说中的海中人鱼,善织绡。

创作背景

明余庆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从诗中'时危觉凋丧'等句推测,这组诗可能创作于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时期。诗中既有田园闲适之趣,又有'京华消息迟'的牵挂和'故旧短书稀'的孤独,反映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楚雨''京华'的对举,暗示诗人可能身处江湖之远而心系庙堂。

明代中后期党争激烈,内忧外患,许多文人选择隐居避世。这组诗中田园与忧患并存的特点,正是这一时代文人心理的典型写照。

作品赏析

这组《雨四首》描绘了秋雨中的各种景象与情感。第一首写微雨中的山野,紫崖与白鸟形成色彩对比,柴扉野碓展现田园生活。第二首写江上忽晴忽雨,诗人静观鸥鸟,书帷被雨色润泽。第三首转入岁末怀人,朔风寒雨中多病之身更觉凋零。第四首以楚雨京华为背景,神女鲛人的意象增添神话色彩,结尾'终日洒如丝'将雨与泪融为一体。

四首诗以雨为线索,从自然景物写到人生感慨,从田园闲适写到时局忧患,层层递进。诗中'紫崖''白鸥''青兕'等色彩运用鲜明,'淅淅''霏霏'等叠词增强韵律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这组诗营造了秋雨连绵的意境,既有'微雨不滑道'的轻柔,又有'朔风鸣淅淅'的凄冷。诗人通过雨这一意象,串联起山野、江天、岁暮、怀人等多个场景,形成时空交错的意境网络。'柴扉临野碓'的田园与'京华消息迟'的都市形成对比,'神女花钿落'的神话意象与现实忧患相互映照,使诗歌意境既具体又空灵。

最妙的是第四首结尾,将自然之雨与诗人之泪融为一体,'终日洒如丝'既写雨又写泪,物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的至高境界。全组诗以雨始以泪终,形成一个情感闭环,余韵悠长。

明余庆

生卒:约580年-约620年

流派:宫体诗余脉

历代评骘

明余庆《雨四首》写景入微,'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十字画尽雨中山色,其观察之细致,令人叹服。
沈德潜 《明诗别裁》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新旧对照,光影声响俱到,是炼字妙手。
王士禛 《池北偶谈》
四首以雨为经,以情为纬,自微雨至暴雨,自闲适至忧患,章法井然,非苟作也。
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
末首'神女''鲛人'之句,化用神话而不露痕迹,使雨意更添缥缈,的是高手。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