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生入 一作:生出)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生入 一作:生出)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其一】
被流放到荒蛮之地九死一生,如今两鬓斑白,终于活着闯过了瞿塘峡险恶的滟滪堆。
还没回到江南就先露出笑容,站在岳阳楼上眺望君山的身影。
【其二】
满江风雨中独自倚着栏杆,看君山如湘夫人盘起的十二螺髻。
可惜不能泛舟到湖心去,从银浪堆里细看青翠的山色。
1. 投荒:指被贬谪到偏远地区。黄庭坚曾被贬至四川黔州。
2. 瞿塘滟滪关:长江三峡中最险要的关口,此处象征人生险阻。
3. 湘娥十二鬟:将君山比作湘水女神盘绕的发髻,化用《楚辞》典故。
4. 银山:比喻湖中白浪。
1102年,黄庭坚结束六年贬谪生涯,从四川东归江西。途经岳阳时遇风雨登楼,面对洞庭湖中君山,写下这组诗。此时新党再度得势,诗人虽获赦免但仍处政治阴影中,诗中豁达背后暗含时代悲凉。
这两首诗作于黄庭坚遇赦北归途中。第一首以"万死"与"一笑"形成强烈对比,展现诗人历劫后的豁达。"未到江南先一笑"堪称神来之笔,将贬谪的沉重转化为登临的轻快。第二首聚焦雨中君山的朦胧美,"绾结湘娥十二鬟"的比喻既写实又空灵,末句"银山堆里看青山"更以虚实相生的手法,拓展出想象空间。两首诗共同构成从劫后余生到审美超越的精神轨迹。
诗人以君山为支点,将个人命运与自然山水熔铸一体。风雨中的君山既是眼前实景,又象征政治风浪。"先一笑"的洒脱与"独凭栏"的孤寂形成情感张力,最终在"看青山"的审美观照中获得解脱。这种将苦难转化为诗意的能力,正是宋代文人精神高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