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 行路难 · 其二》

高适 唐代

原文鉴读

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一朝金多结豪贵,
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长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朝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悲苦。东邻少年安所如,
席门穷巷出无车。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
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

白话今译

你没见过那些暴发户吗?从前穷得没人搭理,突然有钱就巴结权贵,事事压人一头像老虎般威风。儿孙满堂围着转,妻子会弹琴小妾能跳舞。得意忘形嘲笑别人命苦,可看看东边那穷小子——住在破巷子连车都没有,有骨气不拍马屁,读再多书有啥用?

长安富二代们挥金如土,骑着宝马甩着金鞭,碰上权贵就拉关系,美女乐队抢着讨好。黄金当石头随便送,一句承诺重如山。谁管那个憔悴读书人,夜里独宿破屋暗自心酸?

注疏集解

1. 比数:相提并论
2. 干谒:巴结权贵
3. 五侯:泛指权贵
4. 虚台:破败的房屋
5. 金鞭:镶金马鞭,象征富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适四十岁前后,正值开元盛世末期。诗人长期困守宋州(今河南商丘),目睹科举制度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会现象,对骤富贵者轻浮、真才学者沉沦的畸形现状深感愤懑。同期作品《别韦参军》'丈夫贫贱应未足'可互为印证,反映寒门士子在门阀余荫与金钱崇拜双重挤压下的生存困境。

作品赏析

全诗用锋利对比撕开盛唐华丽外衣:前八句写暴发户的嚣张,中间六句讽富二代的奢靡,最后两句突然定格寒门学子特写。'自矜''却笑'等词活画小人得志嘴脸,'席门穷巷'与'鸣金鞭'形成触目惊心的贫富落差。高适以参军经历洞察世情,用市井语言痛击'读书无用论',在'黄金如斗'与'暮宿虚台'的强烈反差中,完成对功利社会的血泪控诉。

诗人构建了两个平行世界:一边是'妻能管弦妾能舞'的声色犬马,一边是'席门穷巷出无车'的清冷孤寂。通过蒙太奇式场景切换,让富贵者的狂欢与读书人的叹息形成互文。'安知憔悴读书者'的诘问如当头棒喝,将酒宴上的笙歌与寒夜里的虫鸣糅合成时代交响曲,在灯火阑珊处照见盛唐阴影。

高适

字:达夫

生卒:约704年-765年

流派:边塞诗派

历代评骘

直刺世情如铸鼎象物,穷形尽相而风骨凛然
胡震亨 《唐音癸签》
达夫此作,实开白傅秦中吟先声,市井语入诗而弥觉其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末二句自伤亦伤人,千百寒士同此一哭
沈德潜 《唐诗别裁》
以对比法写世态,较鲍参军《拟行路难》更见唐人气象
钱钟书 《谈艺录》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