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竹枝》

刘禹锡 唐代

原文鉴读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奥》之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家住 一作:信在)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白话今译

【白话译文】

序言:各地民歌虽曲调不同,但欢乐相通。正月时我在建平,见当地青年击鼓吹笛唱《竹枝》,以演唱多为荣。曲调似古乐黄钟羽,结尾激越如吴歌,虽方言难辨却情思缠绵,有《诗经·淇奥》之美。想到屈原曾为粗陋的沅湘祭神词改写《九歌》,我也作九首《竹枝词》,让歌者传唱。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萌发,白盐山下蜀江清澈。南方人唱起欢歌,北方游子却触动乡愁。

其二:山桃红花开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岸奔流。红花易凋像郎君薄情,江水长流似我的哀愁。

其三:江边红楼雨后初晴,瀼西春水波纹如纱。桥东桥西杨柳依依,行人往来歌声不断。

其四:春日高雾散尽时,蜀地客船停泊江边。托人捎信给远方丈夫:我家住在成都万里桥。

其五:两岸山花如雪绽放,家家银杯盛满春酒。昭君故里的姑娘们,结伴到永安宫外踏青。

其六:城西江心滟滪堆巨石,千年浪打屹立不倒。可叹人心不如石头,片刻间就东摇西摆。

其七:瞿塘峡十二险滩水声喧,自古行路艰险异常。最恨人心不如江水,平白无故掀起波澜。

其八:巫峡烟雨苍茫时分,清猿在最高枝哀啼。愁人本就肝肠寸断,并非因猿声而伤悲。

其九:山上桃李花层层绽放,云雾中炊烟处是人家。戴银镯的妇女背水归,持长刀的男儿烧荒去。

注疏集解

【重点注释】

1. 黄钟之羽:古代音律中的雅乐调式
2. 淇奥:指《诗经·卫风》中赞美君子的诗篇
3. 滟滪堆:长江瞿塘峡口的著名险滩(现已被炸平)
4. 烧畲(shē):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5. 伧儜:形容方言晦涩难懂
6. 狂夫:古时妇女对丈夫的谦称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期间,深入接触当地民歌。三峡地区流行的《竹枝》原是赛神歌舞,多男女爱情内容。诗人受屈原改编民间祭歌的启发,对俚俗歌词进行雅化创作。此时刘禹锡已历「二王八司马」事件的政治挫折,诗中「人心不如水」等感慨,实为对政坛反复无常的隐喻。这组诗标志着文人诗与民歌的完美结合,成为唐代文学「以俗为雅」的典范。

作品赏析

【艺术赏析】

这组诗融合了巴蜀民歌的鲜活语言与文人诗的深刻哲思。前五首以明快笔调描绘三峡春光:白帝城的青草、山头的红桃、瀼西的春水、踏青的女子,构成色彩鲜明的民俗画卷。后四首转入对世态的思考,「人心不如石」「平地起波澜」等比喻,将自然物象升华为对人性易变的讽喻。最妙在第八首「愁人肠自断」二句,揭示真正的悲愁源于内心而非外物,体现刘禹锡历经贬谪后的通透。

诗人采用「比兴」手法尤为精到:以易谢红花喻薄情郎,用长流江水比无尽愁,取险滩暗礁讽人心叵测。双关语的运用(如「竹枝」既指植物又是曲名)更添民歌趣味。全组诗看似写景,实则每首都暗含人生况味,实现了「含思宛转」的艺术追求。

【意境评析】

这组诗构建了双重意境空间:表层是热烈欢腾的巴蜀生活图景——春江泛波、少女踏青、男女对歌,充满动态的生命力;深层则渗透着诗人对世情的冷峻观察。两种意境通过「水」的意象串联:前五首的江水承载着明媚春光与缠绵情思,后四首则化为险滩恶浪,成为检验人心的标尺。

最富张力的是第九首,桃李花、烟火人家展现的山居之美,与「长刀烧畲」的艰辛劳作形成对照,暗示诗人对底层民众既审美观照又现实关怀的双重态度。全组诗在竹枝词的欢快节奏中,始终回荡着一种清醒的悲悯。

诗豪

刘禹锡

字:梦得

号:庐山人

生卒:772年-842年

流派:现实主义诗歌,兼有豪放与哲理风格

历代评骘

其词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世所传「白帝城头」以下九章,皆夔州所作,最为得体。
胡震亨 《唐音癸签》
竹枝本出巴渝,其音协黄钟羽,末如吴声。刘梦得间作新词,传播艺林,后人竞效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梦得竹枝,长吉锦囊,飞卿金荃,皆摄取民歌神髓而别开生面者。
沈德潜 《唐诗别裁》
「花红易衰」二语,实乃乐府遗响,却以近体出之,此其所以独绝。
王夫之 《姜斋诗话》
后四首忽作变徵之声,盖梦得借竹枝酒杯,浇胸中块垒耳。
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