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贾至 唐代

原文鉴读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熏天 一作:朝天)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白话今译

黎明时分,银烛的光辉照亮天空,宫门前的道路漫长而庄严。禁城中春色朦胧,晨光微熹。千条柔弱的柳枝垂挂在雕花的宫门上,百啭的黄莺在建章宫中欢快鸣叫。朝臣们身佩宝剑,步履铿锵地走在玉阶上,衣冠整齐,身上沾染着御炉的香气。我们共同沐浴在皇恩之中,在凤凰池畔,每日执笔为君王效力。

注疏集解

1. 银烛:宫廷中使用的华丽蜡烛,象征早朝的庄严。
2. 紫陌:宫门前的道路,因禁城称紫禁城而得名。
3. 青琐:宫门上雕花的装饰,代指宫门。
4. 建章: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大明宫。
5. 凤池:中书省的别称,代指朝廷中枢。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贾至任职中书舍人期间。唐代中书、门下两省官员每日需黎明入宫早朝,贾至作为中书省要员,通过此诗既描绘了宫廷早朝的壮观场面,又向同僚表达了共事君王的志得意满。当时贾至与王维、杜甫等诗人交好,这类宫廷唱和诗在盛唐时期颇为流行。

作品赏析

贾至的这首诗以早朝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氛围烘托,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庄严与华美。诗中“银烛熏天”“千条弱柳”等意象,既描绘了禁城的春色,又暗喻朝臣的威仪。后四句直接描写朝臣的举止与恩宠,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满足与对君王的忠诚。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恢宏,是唐代宫廷诗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晨光、柳枝、莺啼等自然意象与宫廷仪式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生机勃勃的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禁城的春晓图景,同时又通过“剑佩声”“御炉香”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朝堂的威严与皇权的神圣。末句“朝朝染翰侍君王”更是点明了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使全诗在写景中升华出政治抒情的高度。

贾至

字:幼邻

生卒:约718年-772年

流派:宫廷应制诗向现实主义过渡的代表

历代评骘

气象森严,音律鸿畅,盛唐佳制也。明 胡应麟《诗薮》
银烛朝天,紫陌春色,摹写早朝,最为得体。清 沈德潜《唐诗别裁》
末联感恩语,不落俗套,见大臣体。宋 刘辰翁《唐诗品汇》
建章莺啭,青琐柳垂,字字工丽而自然。明 高棅《唐诗品汇》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