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定山》

沈约 南北朝

原文鉴读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白话今译

年轻时爱远山深谷,晚年遇见这奇绝山峰。峰顶高过彩虹,山腰缠着白云。陡壁忽然斜立,绝顶又显孤圆。江水奔流归海,溪水出涧溅溅。野棠花开未谢,山樱红得像要燃烧。忘了归途只因沉醉兰杜,贪恋俸禄却寄情芳荃。真想采摘延年灵芝,徘徊着遥望九天神仙。

注疏集解

夙龄:年轻时 | 晚莅:晚年到访 | 标峰:山峰顶端 | 倾壁:陡峭山壁 | 孤圆:独立圆顶 | 三秀:灵芝(传说中一年开花三次) | 九仙:九天神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朝齐永明年间(483-493),时沈约任东阳太守。定山在今浙江杭州西南,是富春江畔名山。永明时期文人盛行山水游览,沈约与谢朓等竟陵八友常结伴游赏。此时佛教道教盛行,士大夫普遍存在'朝隐'思想——既居官位又慕神仙。诗中'怀禄寄芳荃'正是这种矛盾心态的写照,而'望九仙'的结句则反映六朝士族对服食求仙的向往。

作品赏析

沈约这首山水诗以'早发'视角展开,开篇用'夙龄''晚莅'形成时间张力。中间六句如展开山水长卷:'彩虹外''白云间'写高远,'斜竖''孤圆'状山势奇绝,'归海''出浦'描水态,'野棠''山樱'点染山花,色彩明艳如油画。结尾四句转入抒情,'忘归''怀禄'的矛盾心理,与'采三秀''望九仙'的求仙意向,折射出南朝文人在仕隐间的典型心态。

全诗对仗工整而不板滞,'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等句通过'忽''复'的转折副词,赋予静态山水以动态韵律,体现沈约'四声八病'诗论主张的实践。

此诗营造出绚烂而空灵的仙境意境。前八句以仰视视角构建垂直空间:彩虹、白云为天幕,斜壁、孤圆为山形,漫漫江水与溅溅溪水形成动静对比。后六句转入平视,野棠山樱如星火点缀,兰杜芳荃暗香浮动,最终视线随'望九仙'引向缥缈天际。全诗色彩层次丰富——彩虹七色、白云素练、樱红棠白,配合水声溅溅的听觉意象,形成通感式的山水灵境。

沈约将道教仙趣融入实景描写,'三秀''九仙'的意象使山水超越地理意义,成为精神图腾。这种'以玄对山水'的写法,直接影响后世谢朓的'余霞散成绮'等名句。

沈约

字:休文

生卒:441年-513年

流派:永明体

历代评骘

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此等句法,自鲍照《登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化出而更精微
许学夷 《诗源辩体》
倾壁二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六朝山水诗至此方脱玄言习气
王夫之 《古诗评选》
末四句忽作仙语,然不嫌突兀,盖前半蓄势已足
沈德潜 《古诗源》
野棠山樱一联,着色鲜丽如齐梁宫体,而骨气实胜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