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声:古代民间一种边踏地边唱歌的送别方式。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以景色优美著称。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李白漫游至安徽泾县,受到当地豪士汪伦的热情款待。汪伦常以美酒相待,二人结下深厚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感其情谊,写下这首千古名作。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前两句写离别场景,后两句通过对比桃花潭水的深度,突出友情的深厚。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性格特点。
诗中'不及'二字用得巧妙,将抽象的友情具象化,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这份情谊的珍贵。'踏歌声'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民间送别的独特方式,为诗歌增添了生活气息。
这首诗意境清新自然,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和夸张的比喻,将朋友间真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潭水的意象既点明了送别地点,又为情感表达提供了绝佳的参照物。
诗中动静结合,既有'乘舟将欲行'的动感,又有'忽闻'的惊喜,最后以潭水的静衬托情感的深,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送别画面。
此诗语浅情深,妙在'不及'二字,将无形之情化作有形之景。太白绝句,天真烂漫,此诗尤见其本色。以潭水千尺比友情,想象奇特,出人意表。踏歌送别,情真意切,读之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