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仗下仪容笔下文。天风驾鹤住仙真。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经国志,立朝身。暂烦高手活吴民。明朝莫遣书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经国志,立朝身。暂烦高手活吴民。明朝莫遣书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创作于元代官场文化盛行时期,当时端午写符禳灾的习俗与官场文书往来形成微妙映照。作者任昱作为汉族文人在蒙古政权下任职,词中'活吴民'的诉求与'怕引新符'的谨慎,折射出异族统治下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
这首《鹧鸪天》以端午时节为背景,展现了一位朝臣的文采与抱负。上阕用'天风驾鹤'的仙姿比喻自己的文笔,'榴花''蕉叶'既点明时令又暗喻品格。下阕'经国志'三字直抒胸臆,'暂烦高手'句显谦逊,末两句则流露出对官场虚文的警惕。全词在端午民俗与为官之道间找到巧妙平衡,既有节日气息又不失政治深度。
任昱通过端午意象构建出双重意境:表面是榴花蕉叶的节日欢庆,内里是'怕引新符'的政治隐忧。'天风驾鹤'的飘逸与'立朝身'的庄重形成张力,芭蕉的'千春'与符咒的'新刻'构成时间维度上的对比。这种将个人抱负嵌入传统节令的写法,使词作既有应景之趣,又含警世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