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王维 唐代

原文鉴读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接 一作:到)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白话今译

巍峨的终南山靠近天帝居所,连绵山势直延伸到海边。回头望,白云聚合如帷帐;走近看,青雾飘渺却不见。主峰划分出不同星域,山谷间阴晴瞬息万变。想找户人家投宿歇脚,隔着溪水询问砍柴老汉。

注疏集解

1. 太乙:终南山主峰,代指整座山
2. 天都:天帝居所,一说指长安
3. 分野:古代星象学概念,将地域对应星空
4. 樵夫:山中砍柴人,象征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中年隐居终南时期。开元末年,经历政治挫折的王维在蓝田辋川与终南山之间往来栖居,创作了大量山水诗。终南山作为道教圣地,既为诗人提供精神庇护,又激发其艺术灵感。当时长安文人盛行'终南捷径'的隐逸风尚,王维此诗超越功利目的,纯粹展现人与自然的审美对话。

作品赏析

这首五律以终南山为画布,用42字勾勒出巨幅山水。首联'近天都''接海隅'的夸张笔法奠定雄浑基调,颔联'白云''青霭'的虚实相生展现朦胧美。诗人如导游般带读者从远观到近察,从仰视到俯看,最后'隔水问樵夫'的细节,让磅礴山景突然有了人间烟火气。王维巧妙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技法,在诗句中实现空间跳跃,达到'尺幅万里'的艺术效果。

全诗最妙处在'青霭入看无'五字——远望山间青雾缭绕,走近却消失不见,这种视觉体验被诗人精准捕捉,成为后世山水诗经典意象。尾联突然转入叙事,在宏大景观中嵌入生活片段,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境界。

《终南山》堪称盛唐山水诗标本。诗人以天文地理的宏大视角起笔,却以人间烟火收束,这种'由天入地'的叙事结构,暗含王维半官半隐的人生哲学。诗中'分野中峰变'既写实又象征——终南山作为地理分界线,也划分着诗人的仕隐两重世界。'隔水问樵夫'的结句尤见匠心,水声、人语与沉默的群山形成听觉对比,余韵袅袅如山水画留白。

诗佛

王维

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生卒:约701年-761年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历代评骘

气象雄浑,涵盖万千,而细巧入毫发。后四句尤得画家三昧
胡应麟 《诗薮》
'青霭入看无'五字,是终南真面目,非久历烟霞者不能道
沈德潜 《唐诗别裁》
结句突然接入叙事,如画幅上忽着人物,全局皆活
王夫之 《唐诗评选》
前六句写山势,后二句写山情,'问樵夫'三字,见山之大、人之小
黄生 《唐诗摘钞》
以地理家眼光作诗,却无半点学究气,此摩诘所以为仙才
贺裳 《载酒园诗话》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