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圆魄:指中秋圆月。寒空:清冷的夜空。四海:泛指天下。安知:怎知。雨兼风:风雨交加的天气。
李峤是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当时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诗人们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人生感悟。中秋赏月是唐代重要习俗,诗人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以中秋明月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人们共赏明月的普遍认知与远方可能存在的风雨,揭示了世间悲欢离合的不同境遇。前两句写中秋夜众人仰望明月的场景,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出质疑,暗示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意境开阔,由近及远,由实入虚。从眼前的中秋明月联想到千里之外可能的风雨,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空间的广阔,更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差异。全诗语言质朴,却蕴含深刻哲理,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