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王维 唐代

原文鉴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白话今译

我一个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随手拨弄琴弦,偶尔仰头长啸。密林深处没人知道我的存在,只有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洒落肩头。

注疏集解

1.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特指丛生的竹子
2. 长啸:撮口发出清越声响,魏晋名士常以此抒怀
3. 深林:既指物理空间的竹林深处,也暗喻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约744-756年)。经历安史之乱的磨难后,王维在蓝田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与裴迪等友人唱和,创作《辋川集》组诗二十首,《竹里馆》为其十五。此时的王维已深谙佛理,诗中'深林人不知'的孤绝感,或许暗含着他历经政治风波后对世俗的疏离。

作品赏析

这首二十字的小诗像一幅水墨小品,勾勒出诗人与自然对话的永恒瞬间。前两句'独坐'与'复'字形成动作的循环,琴声与啸声在竹林中交织,看似随性却暗含韵律。后两句突然拉开空间维度,'人不知'的孤绝与'明月照'的温情形成奇妙平衡,月光成为唯一的知音者。王维以画家视角构图:近景是抚琴的诗人,中景是层层竹影,远景是浮动的月光,三维空间里流动着禅宗的'无念'境界。

全诗最妙在'相照'二字,拟人化的月光主动与诗人互动,物我界限在此消融。这种'以物观物'的视角,正是王维晚年笃信佛教的体现。诗中没有任何情感直白,却在竹影月色的虚实变化中,透露出文人特有的孤独美学——孤寂而不凄凉,超然却不疏离。

《竹里馆》的意境如青瓷般纯净,诗人将自我完全托付给自然。'独坐'是身体的静止,'弹琴长啸'是心灵的跃动,这一静一动间,生命获得圆满的自足。明月作为见证者,不是冰冷的宇宙天体,而是带着体温的知己,这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比直抒胸臆更显深邃。王维用最精简的笔墨,构建出一个可供灵魂栖息的竹林宇宙。

诗佛

王维

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

生卒:约701年-761年

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历代评骘

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胡应麟 《诗薮》
摩诘以淳古澹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
此诗气味深静,观'人不知'而'月相照',见出天地间自有无穷生意
沈德潜 《唐诗别裁》
二十字中,有琴,有啸,有人,有月,有竹,有林,而总曰'幽',此炼字炼意之妙
黄生 《唐诗摘钞》
清幽绝俗,末句'来'字尤妙,月亦有情之物也
李锳 《诗法易简录》

诗脉探源

意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