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
君往马已疲,妾去蚕欲饥。
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
君往马已疲,妾去蚕欲饥。
樱花飘落的春日里,黄莺忙着筑巢的时节。
你出门时马儿已疲惫,我归家时春蚕正待喂。
1. 含桃:即樱桃,南朝时对樱桃的雅称
2. 黄鸟:黄莺,春季典型意象
3. 营飞:指鸟类忙于筑巢的行为
4. 蚕欲饥:暗示采桑女劳动场景,蚕需定时喂食桑叶
《子夜四时歌》是南朝乐府旧题,原为民间情歌,梁武帝萧衍依题创作十六首。此诗作于梁代宫廷文化鼎盛时期,当时文人盛行改造民歌风气。萧衍虽为帝王,但精通音律文学,其诗作既有宫廷雅趣,又保留民歌鲜活气息。第八首聚焦春日活动,反映南朝社会农耕与爱情交织的生活图景。
这首南朝乐府短诗以春日农时为背景,通过'落花'与'营飞'的动静对照,勾勒出充满生机的画面。后两句突然转入人事,'马疲'与'蚕饥'形成工整对仗,既表现劳动艰辛,又暗含相思之情。诗人巧妙将自然时序与人类活动并置,在二十字中完成从景物到情感的升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君往''妾去'的对应表述,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藏着南朝民歌特有的含蓄情愫。农耕社会的爱情总是与劳动紧密相连,这种将个人情感寄托于生产活动的表达方式,正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鲜明特色。
这首诗的意境建构极具层次感:前两句铺陈春景,落花与飞鸟构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春意;后两句转入人事,通过马匹疲惫与春蚕待饲的细节,将爱情思念融入日常劳动。'含桃落花'的绚烂与'蚕欲饥'的急迫形成张力,在美好春景中注入生活实感。
萧衍作为帝王诗人,在此展现了对民间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中既保留乐府民歌的质朴,又带着文人诗的凝练,这种雅俗交融的特质,正是南朝宫廷乐府的典型风格。时序与人事的精密对应,更体现古人对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
简淡中有真味,此等诗最不易作。看似随口道出,实则字字锤炼梁武诗如四十个贤人,着一个屠沽不得帝王能诗者众,然得乐府神理者,独推萧梁含桃黄鸟之句,天然图画,不假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