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车师 一作:军师)▲
你可见那走马川紧挨着雪海边缘?茫茫黄沙卷上天际与云相连。
九月的轮台深夜狂风怒号,河床里斗大的碎石被风刮得满地乱跑。
匈奴趁着秋高草黄战马肥壮,金山西面已见敌军烽烟飞扬,大唐将军正率军西征扫荡。
将军彻夜不脱金属铠甲,半夜行军只听得兵器碰撞沙沙,寒风刮脸像刀割般火辣辣。
战马鬃毛挂着冰雪,汗气蒸腾又结霜花,军帐里起草战书连砚台墨水都冻成冰碴。
敌人听闻定会吓破胆量,料他们不敢短兵相接来对抗,我们就在车师西门等着捷报传回朝堂。
1. 走马川:具体位置不详,应在新疆轮台附近
2. 轮台:唐代庭州属县,今新疆米泉县境
3. 五花连钱:指马匹毛色斑纹,此处形容战马汗气结冰的形态
4. 草檄:起草征讨文书
5. 车师:汉代西域国名,唐时称庭州,此处代指唐军驻地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时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封大夫即名将封常清,时任北庭都护。当时吐蕃与突厥余部勾结侵扰西域,封常清率军西征。岑参作为幕僚未能随行,作此诗赠别。诗中"金山"即阿尔泰山,"匈奴"实指突厥部落。该诗与《轮台歌》为姊妹篇,均展现盛唐西域经营的历史画卷。
全诗以三句一韵的独特句式形成急促节奏,配合"风夜吼""石乱走"等动态描写,营造出西域战场的险恶环境。诗人运用"马毛带雪汗气蒸"等细节,既写实又夸张地表现行军艰苦。末段"虏骑闻之应胆慑"的虚写,与前面实景描写形成张力,凸显唐军威慑力。全诗将自然环境的狂暴与将士的勇武交织,体现盛唐边塞诗雄奇壮美的典型风格。
艺术上最突出的是通感手法运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触觉与视觉互通,"砚水凝"的细节以小见大。岑参善用边疆奇景入诗,此诗将西域特有的狂风、飞石、奇寒等元素组合,构成令人震撼的战争画卷。
此诗意境雄浑奇崛,将西域战场的严酷环境推向极致。开篇"平沙莽莽黄入天"的广角镜头与"碎石大如斗"的特写交替,形成空间张力。中段"金甲夜不脱"至"砚水凝"的军营细节链,在动态环境中凝固成雕塑般的英雄群像。结尾虚写的胜利预言,使全诗在肃杀中透出豪迈,完美诠释了盛唐边塞诗"悲壮而不哀伤,艰苦而不颓丧"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