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鉴读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 一作:本为;圣明 一作:圣朝;肯将 一作:敢将)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欲为 一作:本为;圣明 一作:圣朝;肯将 一作:敢将)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早晨刚把谏书呈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我本想着替朝廷清除弊政,哪会顾惜这把老骨头!
云雾笼罩秦岭看不见家乡,大雪堵塞蓝关连马都不肯走。知道你远道而来定有深意,正好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收拾我的尸骨。
1. 九重天:指皇帝居所
2. 潮州:今广东潮州,唐代偏远之地
3. 秦岭:终南山,此处代指长安
4. 蓝关:陕西蓝田关,出长安要道
5. 瘴江:岭南多瘴气的河流
819年,唐宪宗迎佛骨入宫,韩愈上《论佛骨表》激烈反对,触怒皇帝被贬潮州刺史。此诗作于赴任途经蓝关时,当时韩愈52岁,侄孙韩湘(传说中八仙之一韩湘子原型)冒雪相送。岭南在当时被视为瘴疠之地,贬官往往凶多吉少,韩愈作此诗时已抱必死之心。
这首诗以时空压缩开篇,"朝奏"与"夕贬"的强烈对比,凸显政治斗争的残酷。三四句直抒胸襟,展现老臣以死报国的决绝。五六句借景抒情,秦岭云雾与蓝关大雪构成双重阻隔,既是实景描写,又象征政治困境。尾联预想死亡结局,悲怆中透着黑色幽默,将忠直之臣的悲剧命运推向极致。全诗沉郁顿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忧患紧密结合,开创了贬谪诗的新境界。
诗中"云横秦岭"二句,以雄浑意象构建出苍茫的视觉空间,云雾与飞雪既是自然屏障,更是诗人内心迷茫的外化。马匹踟蹰不前的细节,巧妙传达出对前途的绝望。尾联"收骨"之语看似平静,实则蕴含巨大悲恸,这种克制的抒情方式反而更具冲击力。全诗在个人遭遇与宏大叙事间取得精妙平衡,堪称唐代政治抒情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