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诗对照
原诗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全文)
现代译文
回头望向曾经走过的风雨萧瑟之处,归去之后,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深度赏析
此句出自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归去'二字完成从自然境遇到心灵境界的升华。'风雨''晴'既是实写途中天气骤变,更是隐喻人生荣辱得失。'也无'的否定句式展现超越二元对立的禅悟:当心灵抵达澄明之境,外界的顺逆境遇皆可等量齐观。这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正是苏轼历经乌台诗案后淬炼出的生命哲学。
创作背景
三月七日,在沙湖路上遇到下雨,雨具先被带走了,同行的伙伴都显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觉得。不久天就放晴了,所以写下这首词。
别管那雨点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慢慢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快,怕什么呢?披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飘摇。
微寒的春风吹散了酒意,有点冷,但山头的夕阳正暖暖地迎接着我。回头看看刚才风雨萧瑟的地方,回去吧,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