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代
全诗对照
原诗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
...(全文)
现代译文
大丈夫为何不手提吴钩宝剑,去收复那沦陷的五十州大好河山?
深度赏析
这首《南园十三首·其五》创作于晚唐藩镇割据时期,以反问句式开篇,'何不'二字既显报国热忱又含现实无奈。'吴钩'作为兵器代称,暗喻从军建功的途径。'五十州'指代被割据的国土,数字强化收复失地的紧迫性。全句在豪迈中透着悲怆,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却难展抱负的矛盾心境,折射出晚唐文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南园十三首(其一)》译文:
花枝草蔓在眼前绽放,白里透红像越女的脸颊。可惜到了黄昏花香凋落,嫁给春风连媒人都不用。
宫北田埂晨雾弥漫,黄桑饮露轻触宫帘。腰肢健硕的农妇偷偷采摘,要去喂养吴王的八茧蚕。
竹林里缫丝声伴着织机响,青蝉独鸣夕阳西斜。桃胶迎着夏天散发琥珀香,自己教越佣学着种瓜。
三十岁还不到二十出头,白日里常饿得吃野菜充饥。桥头老人同情我,送了一卷兵书给我。
男子汉为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复五十州失地?请你登上凌烟阁看看,哪个书生能封万户侯?
寻章摘句一辈子雕虫小技,破晓残月像玉弓挂窗前。没看见辽东年年战事,文章何处去哭诉秋风?
司马相如落魄悲叹空屋,东方朔靠诙谐保全自己。不如买把若耶溪的宝剑,明天就去拜猿公学艺。
春水初生乳燕飞舞,黄蜂轻扑花丛归巢。窗外远山色透进书帷,鱼儿围着香钩靠近石矶。
泉边沙软鸳鸯暖卧,曲岸回船小舟慢行。泼酒木栏用椒叶盖着,抱病起身去种菱角。
如今想起边让和蔡邕,无心作曲躺卧春风中。屋南有竹可题字,老了就去溪头当钓翁。
长峦谷口住着嵇康家,白昼千峰苍翠如画。自己穿藤鞋采石蜜,手牵苔絮种莼花。
松溪黑水产新龙卵,桂洞生硝似旧马牙。谁让虞卿剪裁道袍,一匹轻纱染朝霞。
小树开花映晨路,长茸沾湿夜雾。柳絮惊飞雪浦,麦田雨涨溪流。古寺钟声稀疏,远山新月如钩。沙头敲石取火,烧竹照亮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