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唐代
全诗对照
原诗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抛掷 一作:抛弃;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
...(全文)
现代译文
谁说那些悠闲的情怀早已被抛却?每到春天来临,那惆怅的情绪依然如旧,挥之不去。
深度赏析
这句诗以反问开篇,直击内心深处的情感矛盾。诗人试图说服自己已经放下往昔的闲愁,但每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内心的惆怅却依然涌现,无法摆脱。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流逝和情感记忆的无力感。诗句语言简练,却又蕴含深沉的情感张力,尤其“惆怅还依旧”一句,将情绪凝练成永恒的主题,令人共鸣。
创作背景
谁说那份闲愁早已抛到脑后?每到春天来临,莫名的惆怅依然如故。天天对着花儿喝闷酒,哪怕镜中容颜日渐消瘦也顾不得。
河边的青草堤上的柳,试问这新添的愁绪,为何年年都要来纠缠?独自站在小桥上任风吹满衣袖,直到远处树林升起新月,路上行人散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