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全诗对照
原诗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
...(全文)
现代译文
死亡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将躯体托付给青山,与山陵融为一体。
深度赏析
该句出自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以超然笔触展现道家生死观。诗人将死亡视为自然归宿,'山阿'意象既指物理的山陵,更象征永恒的自然之道。'托体'二字消解了死亡恐惧,体现魏晋名士'乘化归尽'的生命态度。全句用平淡语言包裹深刻哲思,在淡然陈述中完成对生命本质的诗意诠释。
创作背景
有生就有死,早死也不算短命。
昨晚还活着,今早进了鬼名册。
魂魄不知散哪儿去了,只剩干尸躺在空棺材里。
孩子哭着找爸爸,好朋友摸着尸体哭。
得失都不知道了,是非还怎么分辨?
千百年后,谁还记得你的光荣耻辱?
只后悔活着时,酒没喝够啊!
以前没酒喝,现在酒杯倒满却喝不着。
新酿的酒泛着泡沫,啥时候能再尝啊!
供桌摆满饭菜,亲友在边上哭。
想说话发不出声,想看东西睁不开眼。
从前睡在高堂,现在躺在荒草地;
早上出门下葬,再也回不来喽。
野草望不到边,白杨树沙沙响。
深秋九月下着霜,送我去远郊。
四周没人住,坟头高又陡。
马儿仰头叫,北风呼呼吹。
墓门一关上,永远不见光。
永远不见光,圣贤也没辙。
刚才送葬的人,现在都回家了。
亲戚可能还难过,别人早唱起歌。
死了还能说啥?身体变泥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