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全诗对照
原诗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
...(全文)
现代译文
学业因勤奋而精通,因嬉戏玩乐而荒废;德行因独立思考而完善,因盲目跟随而败坏。
深度赏析
创作背景
国子监的韩愈先生清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在学馆前,教导他们说:“学业精深靠勤奋,荒废只因贪玩;德行完善需思考,败坏由于随便。如今圣君贤臣相遇,治国措施完备。铲除奸邪,提拔才俊。有点小优点都被录用,有一技之长无不任用。搜罗人才,去芜存菁。或许有人侥幸入选,谁说人才会被埋没?你们只该担心学业不精,不必担心主管不明;只该担心德行不成,不必担心主管不公。”
话没说完,队列里有人笑道:“先生骗我们吧!我们跟您学习多年了。您嘴里不停诵读六经文章,手里不停翻阅诸子典籍。记事类必提炼要点,论说类必深究精义。贪求多学务求收获,大小知识都不舍弃。点灯熬油夜以继日,终年勤勉不懈。先生的学业,可算勤奋了。
抵制异端邪说,排斥佛老思想。填补儒学缺漏,阐发精深道理。寻找失传的儒学脉络,独自广泛搜求远承先贤。像拦截百川使之东流,把倾泻的狂澜挽回正道。先生对于儒学,可算有功劳了。
沉浸在浓厚典籍中,细细品味精华,写成文章,著作堆满家中。向上取法《尚书》中虞夏之书,深广无边;周诰殷盘,文字艰涩;《春秋》严谨,《左传》铺张;《周易》奇妙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华美;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辞赋,风格不同却同样出色。先生的文章,可算内容博大而文笔奔放了。
少年开始懂得学习,就敢作敢为;长大通晓处世之道,处处得体。先生的为人,可算成熟了。
然而办公事不被信任,办私事没人相助。进退两难,动辄得咎。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做了三年博士,闲职显不出政绩。命运总与仇敌相伴,屡遭失败。冬天暖和时孩子喊冷,年成丰收时妻子叫饿。头发掉光牙齿脱落,到死有何补益?不想想这些,反倒来教别人?”
先生说:“喂,你过来!大木头做房梁,小木头做椽子,斗拱、短柱、门枢、门闩、门框、门楔,各得其所,用来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玉屑、朱砂、天麻、青芝,牛尿、马屁菌、破鼓皮,兼收并蓄,备用不弃,这是医师的高明。公正选拔人才,巧拙都能进用,委婉含蓄算美好,超群出众算杰出,衡量长短,各取所长,这是宰相的方略。从前孟子善辩,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周游列国,最终老死在路上。荀子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儒学,为避谗言逃到楚国,最后被废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言论成为经典,行为成为准则,超越常人,达到圣人境界,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怎样呢?现在我学业虽勤却未成系统,言论虽多却不切要领,文章虽奇却无实用,德行虽好却未显扬。还月月耗费俸禄,年年消耗粮食;儿子不懂耕种,妻子不会纺织;骑马带着随从,安坐白吃白喝。拘谨地按常规行事,剽窃旧书毫无创新。然而圣君不加责罚,宰相不予贬斥,这不是很幸运吗?一有举动就遭诽谤,名声也跟着受损。被安置在闲散职位上,本是分内应得。至于计较俸禄多少,计较官职高低,忘记自己能力是否相称,却指责上司的缺点,这就好比质问工匠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不该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推荐自己的猪苓啊。”